科普知識
醫生有話說41
編者按 骨骼是生命的支柱,通過和關節、韌帶、肌肉等組織的連接,撐起一個個頂天立地的生命。作為體內最堅硬的組織,骨骼在特定部位連接組成體腔,并保護著其內的臟器。骨骼在神經的支配下,和其他組織一起共同完成人體的各種運動和動作,從最基本的吃飯、行走,到高難度的瑜伽、體操等運動。有了骨骼支持人才成為能“活蹦亂跳”的生命。我院骨與軟組織腫瘤科主任醫師衛江華從事并鉆研骨腫瘤20余年,對骨腫瘤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刻的見解。
衛江華主任醫師說:我院主要以骨腫瘤為主,治療患者主要是各種原發性骨腫瘤和各種骨轉移瘤。骨骼是僅次于肺和肝的第三常見轉移部位,90%以上的骨轉移瘤來源于:65%—75%的乳腺癌、65%—75%的前列腺癌、30%—40%的肺癌、60%的甲狀腺癌、20%—25%腎癌,股骨、脊柱、骨盆是常見的轉移部位。尤其對于惡性腫瘤的脊柱轉移患者來說,疼痛和神經功能損害是極為常見的。
面對骨轉移瘤傳統治療方法一般采用放射治療,放療對骨轉移患者來說并非立竿見影,骨轉移瘤患者一般都要面對截肢、癱瘓、神經疼痛的問題,這一系列的問題相對應的就是患者生活質量的急速下降。得益于藥物、化療和放療技術的發展,包括手術技術的進步和人工材料的先進化、多樣化。單發和少數多發骨癌利用手術廣泛切除能緩解患者的疼痛、解除壓迫、控制腫瘤,讓患者得到長期緩解。 隨著材料學、組織工程學、術中導航及三維打印等新技術的出現,骨腫瘤精準切除及功能重建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。隨著分子生物學、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,新的靶向藥物的出現使惡性骨腫瘤治療進入了一個新時代。在未來,在癌癥治療的大概念下,進行綜合治療,例如現在骨肉瘤治療也是術前要進行新輔助化療。現在基因檢測技術也在快速發展,靶向藥物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,相信以后患者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多。